实施最高严于国标6倍多的地方排放标准
东线治污难,难在既要“消存量”,又要“控增量”。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保司副司长徐子恺说,专家论证,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前,全线COD入河量须削减29.0万吨,削减率82%;氨氮入河量削减2.8万吨,削减率84%。另外,东线工程所经地区,大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有的地方没有入海口,污染物要全部“就地消化”。
江苏省融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提出了“严格准入、节水减排、清污分流、应急保障”治污理念。
徐州是大运河在江苏省的最后一道关口。徐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斌说,针对运河航运污染问题,取消散货码头,市区只保留4家整装码头,减少航运油污污染。
创新水环境补偿机制。自2010年起,江苏省在南水北调沿线实施区域补偿,明确重要跨境断面的治污责任,对水质达不到目标要求的断面,由上游政府给予下游政府资金补偿。
山东省逐步探索出“治、用、保”系统推进的流域治污体系,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其中COD排放最高严于国标6倍多。
创新生态治理。山东在南四湖开始退耕还湿、退渔还湖,种植芦竹、杞柳等湿地作物,目前湿地面积已经达到15万亩。山东省南水北调建管局副局长王安德说:“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经过湿地净化,COD的去除率约为50%,总磷的去除率为60%,最终以Ⅲ类水标准排入南四湖。”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并举,东线治污正逐步由工程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成本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考验着沿线各地政府的智慧。
治污也要发展。老工业基地徐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5年来全市162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直接经济效益11.66亿元,产业结构由重变轻,层次由低变高。山东的造纸企业最多时有500多家,现在仅剩10家左右,但是产业规模却是原来的3.5倍,利税是原来的4倍,技术水平领先全国至少5年。
治污并未影响发展。2002年到2011年,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22个考核断面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年均改善12.7%和21.2%,而沿线市县GDP年均增长18.2%。
治污是一个动态过程,一项长期任务。虽然东线治污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仍有4个考核断面没有稳定达标。目前东线污染结构发生新变化,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航运污染等问题凸显。
针对当前不能稳定达标控制单元,两省分别制定了水质达标补充方案,纳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江苏将重点安排城镇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对重点地区实行环保区域限批,2013年前再完成新增治污项目87项。山东将沿线污水处理厂全部升级到1级A标准,到2012年底彻底取消环湖人工投饵网箱、围网养鱼。
确保一泓清水北调,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还在继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