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长海 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
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一国国内经济,经济的波动,或称为经济周期总是无可避免的。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往往伴随着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如果蔓延到全球,则会发生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实质是虚拟经济问题,其对实体经济将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如果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大,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实体经济增长在一定时期内放缓,则会产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混合形式的危机。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最初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但这次危机最为严重,而且与其他金融危机有着本质区别,当前的危机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以美元为全球储备基础之上的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以往其它周期性危机则一般是规模较大经济周期的组成部分,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持续了60多年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一贯的金融霸权惹的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是由美国主导并按照美国的意愿组织或建立起来的,有关国际金融或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也是由美国主导的,体现了美国的意志。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中心地位,变相剥削其他国家,无限地推动本国金融泡沫发展和超前消费,最终导致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必然削弱美国的金融霸权,导致国际金融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构。对我国而言,尤其是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此次危机愈演愈烈,蔓延全球,影响深度也在一步步扩大,并且在向实体经济延伸,中国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在于可能导致出口的负增长、投资增长的放缓以及外汇资产的贬值或损失。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已经高达60%,我国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因此,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将受到最大冲击,但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受到冲击的程度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影响逐月增加,从11月开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1月份当月我国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中国外贸单月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33.3亿美元,下降11.1%;其中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2.8%;进口721.8亿美元,下降21.3%。根据我国海关统计, 2008年,我国外贸总额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从全年统计数字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出口名义增长率较高,实际增长率大幅回落。从名义利率来看,2008年出口增长17.2%,但2008年人民币升值程度达到了近7%,同时通货膨胀也较高,扣除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出口实际增长率不到10%。
第二, 一般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快于加工贸易增长速度。2008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6625.8亿美元,增长22.9%;同期,加工贸易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9.3%。
第三,高新技术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国纺织、房产、玩具、钢铁行业以及家具、卫浴、五金、电子等产品的出口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在出口商品中,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420.2亿美元,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2686.3亿美元,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56.1亿美元,增长13.1%。同期,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53.7亿美元,增长16.6%,加快1.6个百分点;鞋类出口296.6亿美元,增长17.2%,加快1.2个百分点;家具出口269.1亿美元,增长21.5%;塑料制品出口158.3亿美元,增长9.4%,小幅提高0.6个百分点。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