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再让人叹为观止,但至少内需驱动的中低增速将更具可持续性
11月18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论坛在菲律宾拉开帷幕,来自17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一堂。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坦陈了现状。“中国经济走势受到大家关注,”他说,“我们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
他的意思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官方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9%,创6年新低)是经济转型的一个迹象。中国正从过度依赖出口和政府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型。
那么经济转型进展如何呢?
首先是坏消息: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衰退当中,而且可能还要至少延续一年。
好消息是:内需驱动的服务业很可能会继续保持较低的双位数增长,从而确保4%至5%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不久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制造业驱动的高速增长阶段——通过进口原材料和设备,中国制造商向北美和欧洲为主的海外市场大举出口。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后,中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战略开始失灵。
作为中国经济另一主要驱动力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导致“鬼城”遍地、债台高筑(截至2015年9月,中国未到期债务占GDP比例升至208%)。总之,债务和产能过剩问题将限制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
中国出口额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20%)后已经开始下滑。房地产热也一去不复返:为应对2007至2009年期间的经济滑坡,中国曾一度大举放松信贷政策,从而推动全国房地产开发热,但如今建筑业活动已出现下滑。此外,资本投资增速继续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2007年第二季度的22%骤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0.2%。
人们可能会认为,所有这些疲软的经济数据都预示中国的整体经济正在走向衰退。但我不这么认为,原因如下:
今年第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包括消费者支出)同比增长12%,增速稳健。当然,此前的股市泡沫和房地产市场繁荣助推了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目前服务业增速正在从高位回落。
不过,自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以来,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一直在逐步上升,而工业占比是逐步回落的。2007年第一季度以来,服务业占GDP比重累计上升了8.2个百分点,至51%,而工业占比则下降了5.8百分点,至40%。农业占GDP比重为9%。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2年第二季度首次超过工业占比。
高企且不断上升的居民储蓄率是抑制中国消费者支出增长的一大障碍。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居民储蓄率为30%,而美国9月份居民储蓄率只有4.8%。中国居民倾向于将相当大比例的家庭收入存为储蓄,这主要有三大原因:既要养小又要养老的儒家传统、职工退休金有限、社保制度不健全。
然而,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消费支出正在增长。轨道交通客运继续维持10%的稳健增速。中国人越来越注重个人健康和运动。2011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数量和马拉松参赛者数量均增长一倍。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一度低迷的运动服饰销售额再次出现跃升。今年以来,移动设备上网流量已经增长近一倍,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幅超过了50%。
科技、新能源、教育、媒体和娱乐等新兴行业的销售增速大幅超越基础行业。在高盛(Goldman Sachs)追踪的中国概念股当中,20家代表新兴行业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了23%的收入同比增长,而“旧”公司的同期收入增速只有2%。
就业增长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转变: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而重工业就业人数增速在下降。自2007年以来,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了8.2%,但重工业就业人数仅增长3.1%。
总的说来,中国重工业在衰退,服务业在兴起。这些趋势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什么?
请记住,服务业也很脆弱。之前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对金融服务业的提振发生了逆转。此外,私营重工业企业和国有企业裁员也拉低了居民购买力。
我们公司的研究团队运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制造业/工业与服务业不同增速组合对GDP可能产生的影响。就今年第三季度而言,第二产业(制造、能源、建筑和采矿)0.2%的增速与第三产业(服务业)11.9%的增速带来了5.4%的GDP增幅。
加上不断萎缩的第一产业(农业)对GDP增速的贡献——0.5个百分点,总的GDP增速为5.9%,仍低于官方公布的6.9%增速(很可能有水分),虽然差距不是很大。
毫无疑问的是,自上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以来,中国统计部门一直都有夸大GDP数据的倾向。由于目前处于经济增速放缓期,GDP数据的水分可能更大。
即便在乐观情景下——服务业增速假设达到13%并且未来数年里制造业增速能基本持平,中国的GDP年均增速仍然只会达到6%。在更为现实的情景下——制造业产值维持基本不变、服务业增速达10%,总体GDP增速预计也只会达到4.3%,但不要指望中国国家统计局会公布这么低的数据!
因此,就算中国政府将“十三五”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速目标调降至6.5%,也仍然是不现实的。中国GDP增速在4%至5%之间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基于历史GDP数据明显存在的水分推测出的。不过,考虑到服务/消费行业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应能避免衰退以及GDP实际下降的局面。
在经济发展模式从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内需驱动型转变的过程当中,中国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将下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将继续回落。
近期大宗商品(铜等有色金属、铁矿石、煤炭和其他基础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走势料将继续。而另一方面,中国的食品进口可能会增长,因为个人收入水平的上升正推动饮食消费升级。与直接食用玉米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相比,猪肉的供应(养猪)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
过去三十多年,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实现了增长奇迹,惊艳了世界。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再让人叹为观止,但至少内需驱动的中低增速将更具可持续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