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是尝到了国际产能大协同的甜头。”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笑着说。
去年,中联重科入驻位于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跟当地知名的、当年曾经援建过一汽的MAZ卡车集团公司合作,利用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和制造能力,合作生产本土化的产品。“白俄罗斯工业部长十分赞赏中国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技术,对这种国际产能协同的模式也非常认可,还说要做中联重科产品的代言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詹纯新代表格外自豪。
事实上,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正面临“三期叠加”的压力,不少企业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中联重科却成功从“走出去”找到了突破口。“我们在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业务辐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们又用并购的方式,尝试让资本、文化、管理、产能一起“走出去”,先后收购了英国、意大利、德国、荷兰、印度等国家的一些公司。”詹纯新代表说。
说起收购的故事,詹纯新代表兴致勃勃,“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我们注重用包容的文化,打造一个共享、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总部至今没有委派一个中国人去管理公司,但CIFA公司的日常经营已经纳入中联重科的管理体系,既做到了相对独立、管理受控、全面协同,又做到了技术共享、产能共享、利益共享。这种收购和管理的模式,得到意大利政府、工商界、员工的一致认同和赞誉,并获得了意大利国家的莱昂纳多国际奖”。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企业有了更宽的国际视野和更多‘走出去’的机遇,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詹纯新代表说,中联重科“走出去”能取得目前的成绩,正是因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引导企业、支持企业,让企业“走出去”更有底气,企业转型升级的路也越走越宽。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