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一直将自己的国际化战略称为“第三次创业”。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企业来说是个绝佳的机遇,企业要依托大项目,加速国际化步伐——“三一重工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我们的混凝土机械是世界第一大品牌;挖掘机连续6年保持中国第一,市场占有率由过去的12%提升到现在的24%,去年仅挖掘机一项的利润就达3亿多元,今年全年利润预计将超12亿元,是去年利润的4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向文波说。
三一重工的转型之路阵痛很大。核心业务由高峰时的300亿元回落到30亿元;人员从7万人减少到现在的3万人;各种产能过剩又给三一重工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向文波告诉记者,面对困境,必须坚定不移地降成本,以保证稳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所在。
“目前,三一重工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国际化水平在提升,营业能力在提升,员工的信心也在提升。”向文波告诉记者,国际金融危机前,三一重工90%的销售在国内,现在海外销售接近一半:2014年,三一重工实现国际销售收入98.22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32.3%;2015年,三一重工国际销售收入破百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42.5%。公司总体产业布局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区域高度契合,海外各大区域经营势头良好,亚太、拉美、北非等区域销售额实现快速增长。同时,三一重工也是中国首家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印尼投资建厂的机械制造企业。目前,在海外员工超过4000人,设有印度、美国、德国、巴西4个海外研发制造基地,还设有亚太、拉美、南非、北非、中亚、中东和俄罗斯等7个海外销售大区和成员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产品销售网络,产品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劲风吹在海外
8月5日,奥运盛会在巴西开幕。中国外交部拉美司司长祝青桥说,这次奥运会赛场内外处处闪耀着“中国元素”,堪称中巴合作的“经济成果展”。而三一重工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统计显示,里约奥运会的总耗资约为115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71亿美元。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参与了包括奥运场馆建设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奥运工程建设项目,三一重工的起重机械、挖掘机、路面机械等主要产品更是其中的主力军。例如,里约奥运村的建设,其中有一半设备来自三一重工;巴哈奥林匹克公园是里约奥运会的心脏,而三一重工携压路机、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设备参与了7座新建场馆和2座现有场馆的施工;马拉卡纳体育场是巴西奥运会主场馆,施工要求极其严格,三一重工携挖掘机、压路机、汽车起重机和泵送设备共同协作,助力场馆建设;地铁4号线是里约奥运投资最大的基建项目,三一重工的起重机、挖掘机承担了重任……
三一重工巴西总监肖华表示,里约奥运工程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三一重工设备能够广泛参与这些项目,说明当地客户对三一重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已经高度认可,三一重工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体系,也给工程按计划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实际上,两年前的巴西世界杯,三一重工同样是工程机械领域最大的赢家。在巴西世界杯全部12个球场里,至少有8个能够看到三一重工的身影。仅三一重工起重机参与世界杯建设的就有60多台。受益于此,三一重工在巴西当地经济并不稳定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三一重工的起重机连续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达到40%。
紧随“一带一路”
让我们跟随着三一重工的步伐把目光投向世界各地——
这里是“天涯之国”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曾历时400多年无降雨,为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三一重工的高品质泵车正在这里挑战“世界旱极”。你看,在如此干旱炎热、风沙肆虐的地方,三一重工5台37米泵车和1台43米泵车已在此连续工作了6年,浇筑混凝土500多万立方米,建起一座座美丽楼房。这也为泵车赢得了“沙漠泵王”的美誉。
这里是俄罗斯最大、世界第六大水电站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重建的现场。经多方比对,俄方发现,三一重工设备的优良性能可满足当地冬季极端低温施工的严苛要求,于是最终决定购买6台泵送设备参与水坝重建工程。
迪拜塔是位于阿联酋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为150层、704.9米高的钢结构混凝土建筑。21台泵送设备凭着无可比拟的泵送高度,在迪拜塔的建设中大显身手,这也是该工程唯一印有“中国制造”字样的工程机械品牌……
这些仅是三一重工海外“朋友圈”的一个缩影。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认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三一重工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遇,企业必须要依托大项目,借船出海、抱团出海,通过海外直销、海外投资加速企业的国际化步伐。
“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就是世界对来自中国资本的担忧和不了解。国际化文化、利益的冲突、政治的博弈都会体现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以本土化的思维、国际化的理想和目标去面对和解决。比如,印度是个非常骄傲的民族,与中国文化差异很大,如果用中国人去管理印度人就很麻烦,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但用印度人去管理就非常的简单。”向文波说,“文化的本土化、管理的本土化”都是三一重工的创新,也是三一重工走向国际化这么多年最基本的经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