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均衡”:不同复苏曲线下的人民币汇率方略
《21世纪》:若LUV这种复苏态势成立,各国经济复苏的节奏将会拉开距离,由此而带来的汇率市场的升值预期对于中国经济强劲的复苏态势会否产生新的压力?在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曾表示中国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稳定人民币汇率,您如何理解“合理均衡”?
丁志杰: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谈到“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我想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均衡”是由市场决定的,均衡的汇率水平是指外汇供求大体平衡,经济内、外部大体平衡的汇率水平。我们用各种方法测算出的都只是中期汇率水平,并不意味着目前的汇率正好处在这一水平上,这一度是被很多人所误解的。
其次,在外汇市场动荡不定的情况下,美元汇率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远小于对其它国家包括对中国的影响,因此我们不排除各种非市场因素包括国际市场资产价格、大国博弈所造成的汇率扭曲和失衡。从这个角度看,合理和均衡应该相互协调,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稳定人民币汇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另一种是参照一揽子货币,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之前为应对危机,人民币恢复了兑美元的稳定,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它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导致汇率新的失衡;导致有效汇率的剧烈波动;中断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加重中国汇率改革的压力,最近美国以及亚洲周边国家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给中国施压就是一例。
所以未来,我们仍需考虑与美元脱钩。首先,按照目前的贸易格局来考虑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的比重,人民币将有可能超过欧元;若以贸易为基础来决定人民币所参考的一揽子货币,那么人民币不仅会与美元脱钩,还应在这之前更大程度地转向欧元。其次,有助于打破美元霸权的惯性和恶性循环。无论在汇率还是在对外贸易环节广泛使用美元,其结果是支撑了美元的霸权,若能改变这一点,对打破这种坏的均衡是有益处的。
黄益平:汇率是影响我国贸易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最主要因素。如过去一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稳定的,但出口却从之前30%的正增长转变为20%左右的负增长。除汇率以外,国外需求的变化也是影响我国外贸的主要因素。2005-2008年的经历告诉我们,我国外贸企业和整个经济已具备了一定的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短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当然会对出口构成压力,具体到企业层面是无法避免的。但根本问题是,以疲软的本币来实现出口的增长并支持经济增长,我们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现在的汇率水平显然不是合理均衡。在这个前提下保持汇率水平的“稳定”,会使经济出现很多不稳定的现象,包括越来越大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越来越庞大的外汇储备。因此,在讨论“稳定”之前,首先应该向“合理均衡”靠拢。简单地追求汇率稳定,甚至通过低估汇率来追求出口和经济增长,最后只能得不偿失。中国的汇率政策在经过三年相对灵活的调整之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重新走入所谓“软盯住”的体制。现在如果再不尽快调整,不仅会对国内经济造成许多新的矛盾与风险,也会在国际上面对“四面楚歌”的情形,最终会影响我们和平发展策略的实施。
连平: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汇率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即两国货币汇率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购买力平价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很难测算,相对购买力平价则可通过相应的模型分析考量。但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的权威机构按照购买力平价模型测算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来看,差异很大,没有一种测算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体来看,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需要考察这个国家汇率对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首先要看汇率对这个国家自身经济的影响是否合理,对它的物价、出口和投资是否有积极作用,其次要看它对国际经济交往的影响是否积极和合理。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是合理的。
首先,它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吸引境外投资,促进产品贸易。2005年以后人民币兑美元连续三年共升值约20%多,高于中国出口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助于我国出口合理增长的恢复。
其次,在危机时期人民币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海外货币持续贬值,但人民币依然保持基本稳定。设想一下,当时倘若人民币也采取贬值政策,对周边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对国际货币体系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其好处是为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所共享的。
我们并不排除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会继续走上一个升值的过程。但从现在来看,作为一个进出口大国,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既有助于全球贸易的稳定,也有助于中国与周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