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年的挑战
《21世纪》:近日伯南克在得到了美联储历史上最多的反对票之后获得了连任,由于在危机中采取了非同寻常的经济保护措施,未来美联储将面临许多艰难的选择,您认为在伯南克的第二届任期中,美联储将首先对货币政策做怎样的调整?
丁志杰:在这一任期内,美联储首先要瘦身,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膨胀,是非常态的,未来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其次,随着美国经济好转,美联储要不断调整利率,将货币政策恢复中性,防止对经济的过度刺激。最后,美国货币政策退出需要考虑美元汇率。美元大幅贬值,主要经济体包括欧洲、日本和中国在内的货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对于促进美国出口有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使未来全球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消解美国庞大的内外债务存量。
黄益平: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是退出,现在超常规的低利率不可能长期持续,伯南克的任务将非常艰巨。和中国不同,美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前景不好,尽管去年三、四季度平均实现了约6%的经济增长,但失业率仍在10%以上,而且并无下降的态势。而且目前支持经济复苏的几个因素,包括存货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净出口的恢复等,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不能支持将来的经济增长。
也许上半年还能保持3%甚至更高一些的增长速度,但下半年可能会迅速降到1%-1.5%之间甚至更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如何退出?既防范由流动性过多、资金成本过低而带来高通胀甚至新的资产泡沫,又能保证在退出的同时不中断经济复苏,这将是美联储面临的艰难挑战。
《21世纪》:今年被认为是“退出”年,但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十国上周议息后,无一国加息,原因是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开年初即选择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央票利率等紧缩政策的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连平: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比较稳定,预计2010年可能达两位数,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刺激政策的退出是理智的。我们需要弄清几个基本问题:
首先,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能否持续?中国经济目前已开始走向回升,但是它持续增长的驱动力能否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其次,2009年以来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较大,投资增速较高,但接下来要看民间投资以及制造业、出口行业的恢复状况。如果这些方面都恢复得较好,那么政策逐步退出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再次,还要看资产价格和物价的上涨速度。如果资产价格泡沫很大,物价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比如持续几个月在3%以上,那么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加快步伐退出。
最后,还要考察外部资本流入状况。经济恢复较快、货币升值较明显的时候,通常也是加大政策退出力度的时候。若短期内境外流入的资金大量增加,货币当局则有必要考虑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资金回笼的力度。
黄益平:若没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去年中国经济就达不到8%以上的增长。但今年扩张型货币政策应尽快退出。对中国而言,今年经济继续“保8”没问题,这意味着我们的决策环境比美国和欧洲好很多。但反过来看,正因为我们的经济复苏速度快,扩张型货币政策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物价上涨会更快,去年12月份的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宏观政策上比较合适的选择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提供支持,但货币政策要尽快往回走,并不是马上回到中性,扩张的程度应迅速降低。一个主要的措施是控制贷款规模,银行信贷不能像今年1月那样持续放量。同时,利率、汇率政策都应调整,尽早将通胀风险纳入政策考量。目前尽管流动性充裕, 但CPI尚未造成太大的问题,这是因为产能过剩的制约,部分地抵消了流动性对于价格的推动。但近年随着出口复苏,产能过剩的问题有所缓解,通胀风险可能急剧上升。再加上去年以来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最终也会对CPI产生推动作用。若不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后遗症将会非常严重。
丁志杰: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三个基本观点:首先,今年肯定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一年,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过度宽松的政策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其次,各国选择什么样的退出政策、退出的顺序和时点均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基本面;最后,为保证不造成全球经济动荡,“退出”也需要稳定协调。
最近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央行没有加息,是因为经济刚刚复苏,利率手段不是最重要的。危机时期各国采取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需要逐步回收流动性,我个人认为加息应该是年中的事情。
中国在年初提高了存款准备金和央票利率,主要是立足于中国自身的情况。由于去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包括9.6万亿新增贷款和今年1月份的一万亿贷款,若不采取措施,会给市场造成通胀预期和现实的通胀压力,以及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包括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21世纪》: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商务系统财务工作会议上表示,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难度加大,一些刺激政策面临调整压力。您预估今年的经济刺激政策将会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
连平: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目标不会改变,原定的5800多亿的财政投入,依然会按原计划执行。但今年投入和2009年的结构将会明显不同。5800多亿财政资金相当一部分将投向我们希望发展的领域,包括民生、消费、农村以及养老、医疗等各种保障体系,努力使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更大和更持久的作用,为改善经济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将继续维持,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应有不同的内涵。货币政策具有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但从目前经济增长及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变化的态势来看,政策的着力点将更多地放在针对性和灵活性。即在经济增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对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调整措施,使货币政策对于可能出现的经济偏热更具有前瞻性。货币政策的趋势是逐步走向收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