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一条河流的忧伤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汉广》
“这是多么美妙的诗句!”讲起汉江,李治和滔滔不绝。这位襄樊历史特级教师,退休之后,开始为保护汉江水奔走。辗转十载,汉江水还是变了,水质由Ⅰ类变成Ⅱ类。“游女”不再,养育了千万儿女的汉江又站在了十字路口——即便是Ⅱ类,它仍成为首选,将随着“南水北调”这根大动脉,奔流至京,为千万人饮用,成为救急之源。
择水草而居,是人类的本能。如果身边的水出了问题,后果可能是干旱,沙尘暴,也可能是战争。在中国,南水北调,这项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调水工程,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3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在湖北开工。
从工程意义上讲,“引江济汉”的逻辑是这样的: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游被丹江口大坝截断,每年将有95亿立方米水被调往严重缺水的京、津、冀、豫,于是,汉江下游水量少了,于是,水利专家又想了另外一个办法,从长江调水,补充汉江中下游的水量,这样,就要挖一个引水的渠道。
从生态意义上讲,“引江济汉”的逻辑则是这样的:汉江水被调走救急,上游来水量将减少四分之一,下游水位降低,容污能力差了,自净能力也会变差,生态环境就会恶化,水就会变脏,江边的人可能就没水用了。
江河改道,命运变迁。于是,在一路的行程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光影:江边的居民,曾经因为水患发愁,当河流被大坝拦截,他们却因为调水需要搬迁。运建立,李治和,还有更多的环保志愿者,他们本可在家享天伦之乐,但现在,巡查污染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保护母亲河”,衣服上印着的这几个字,在阳光下异常醒目。
事实上,我们正在陷入一个难以面对的悖论之中:人越多的地方,水越脏;钱越多的地方,水越臭。如果没有铜臭,我们会更幸福一些吗?
滴答,滴答。这是母亲河长江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她从格拉丹东的冰川奔流而下,孕育了中华儿女和五千年文明。
而今天,我们面对的,却是一个水危机的世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