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的选择
在整个中国钢铁业,马钢目前的处境,确实有点尴尬。
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具有较强实力的钢铁企业集团,组建若干个特大型钢铁集团,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而近两年,宝钢、鞍钢、武钢都在跑马圈地,河北、山东等省内钢铁企业也在抱团取暖,4至5个特大型钢铁集团的雏形已经显现。
曾是中国八大钢厂之一的马钢,目前连同合肥钢铁的产能仅1750万吨,面对长江上下游的武钢、宝钢和沙钢的夹击,马钢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规模是否越大越好?”苏鉴钢对本报记者称,在他看来,“规模和效益并不总是一个方向”。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身为马钢决策者的他,一方面看好马钢与宝钢的联合重组,另一方面却没有主动出击的愿望。
在苏鉴钢看来,企业的竞争力是比规模更重要的事情,而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品结构。“目前,马钢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转型,我们过去专门生产建筑用材,现在要转向以板材生产为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苏鉴钢对记者称,马钢决策层目前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我们2007年11月投产了一个500万吨的薄板项目,耗资270亿元。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把板材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板材产品搞上去”。
苏鉴钢称,马钢的转型已取得初步成功,目前,板材的产能已达58%,建筑用材仅40%。而汽车板和家电板的市场占有率,已跻身市场前5至6位。
马钢独立发展的底气,来自安徽本省企业提供的巨大市场。“合肥已成为中国家电业制造基地,那里的一些著名家电企业,主要由我们提供材料。”而奇瑞和江淮汽车[11.12 -0.36%],目前也是马钢的主要客户。
而在原材料方面,马钢亦能在本省企业找到合作对象。“淮北煤矿要上市了,正在寻找战略投资者,我们是它的第一大客户,肯定会积极参与。”苏鉴钢透露。
不过,他澄清说,马钢并没有与淮北的两个矿业集团建立战略联盟:“这是省里原来的一个构想,但并没有做起来。这不容易做。”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