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这个创业21年,有着5万名员工的企业,员工平均年龄才27岁,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退休人员,也没有退休办之类的机构。”刚刚才45岁的三一重工集团副总裁赵想章告诉记者记者。
作为先空降后培养的赵想章从国企走出,到历任三一重工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董事,赵想章还是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的亲历者,负责三一集团的财务及资本运作。
在质疑中成长起来的竞争力
记者:企业竞争力的特点各有不同,有的表现在技术上,有的表现在管理上,有的表现在渠道上,有的表现在资源上,有的表现在服务上。那么,三一重工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赵想章:回顾三一重工的创业历程,一开始我们在资源上没有优势,在渠道上没有优势,更是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企业。三一重工的竞争力完全来自市场:来自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和一个一直在质疑中挣扎着成长起来的行业。没有国资背景和外资背景的三一重工,具有纯市场的血统,也确保了三一重工则更能适应市场的挑战。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一直被日韩和欧美企业占据,因此,三一重工选择了“替代进口”这个口号和发展路径。正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超越,而不是从价格战开始,我们避免了重蹈家电业的覆辙。
记者:技术的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撑。三一重工的人才结构是什么样的?在高端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
赵想章:在中国,尤其是工程设备制造行业,最便宜的就是人才。从最初的少数创业人才到现在大规模自我培养人才,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三一重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三一重工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6000人,明年的计划是超过12000人。
现在,三一重工的研发人才、管理人才,甚至一些技工也在成为同行业的潜在引进对象。但三一重工又处于超常规发展阶段,因此最缺的也是人才,尤其是随着国际化战略的开始,学科带头人、高管等高素质人才更是缺乏。
为此,借着国际金融危机,我们一方面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在欧美、印度甚至非洲等国家建厂;另一方面也抓住机会,引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为下一步国际化经营提供条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