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形势因特保案恶化后,中国轮胎依靠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渡过了去年的难关。但即使是这根“救命稻草”,眼下也正面临国际轮胎巨头的“抢逼围”。
记者了解到,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公司在内的轮胎列强依然在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即使在轮胎特保案后也不见减缓。
山东一家轮胎公司的副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中国市场的火爆,让外资公司的扩张更加有了信心,但这将导致国内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抢逼围”
中橡协一位人士认为,“扩张是近年来外资轮胎公司在华发展战略的重心之一,即使在金融危机后也没有发生改变。”
其中,欧美轮胎厂商的扩张步伐一向不落人后。
作为世界第二大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在今年1月初宣布,将在中国沈阳投资10亿美元建设乘用及载重轮胎厂,该工厂计划于2012年投产。
2月2日,米其林又以1.7亿元受让了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其他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全面接掌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
德国大陆公司虽然到得最晚,但一出手也是大手笔。大陆轮胎一项总投资达6亿欧元的项目已于去年9月底正式开工,年产能为1600万条乘用车胎和200万条商用车胎。
日系轮胎厂商更是集体出击。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日本各橡胶企业对新兴国家的投资中,约有80%在中国。
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普利司通先后布局沈阳、天津、无锡和惠州。去年,普利司通又对无锡工厂增资9800万美元,计划在2011年7月实现扩产,将产能从日产8000条扩至12000条。
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田邦俊对外表示,目前扩建的厂房正在建设中,但是普利司通的步伐不会就此停止。
横滨轮胎则对杭州乘用车轮胎厂进行第四期扩张,计划将年产能由300万条增至510万条。另外,东洋轮胎橡胶公司也在1月28日宣布,将投资980万美元在中国江苏省张家港设立全资子公司,生产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
列强在中国市场的“抢逼围”,将进一步挤压国内轮胎厂商的市场空间。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还用海关的数据称,由于在主要出口市场受阻,大量国内产品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我国轮胎行业将面临10%到15%的产能过剩。
上述山东轮胎公司的副总经理认为,“同外资公司相比,本土公司的轮胎产品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竞争很残酷。”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