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产量已经占了世界的一半,销售收入三分之一强,现在出口逐步恢复,未来工程机械会继续走向国际。
东方早报:从全球竞争角度来看,目前国内企业有哪些技术优势产品?这些产品目前的销售额是多少?未来市场空间多大?中短期公司将着力生产哪些新技术产品?
吕亚臣:上海电气重工主要是以核电和其他重工机械为主。而像前面所说到的国际化的火力发电部分,不是在上气重工下面,而是在集团下面。而在重工机械方面,上海电气重工集团做的包括大型锻件。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围绕着核电进行发展,主要是大型核锻件。此外还有船用设备、水泥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等。这些方面我们会继续努力。
我们希望核电装备也能早日走出去。现在核电由于日本福岛出事情,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有一定的压力。但更主要的是会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怎么样把核电做得更安全。我相信全球核电未来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因为它在清洁、高效方面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在利润较厚的高端装备上,国内的企业不具备设计和集成的能力,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苏子孟: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和欧洲在大型的、高端的工程机械产品上,占市场份额比较大。而我们的产品的优势在于性价比比较合适。另外,这些产品不仅性价比有优势,拥有自主技术,且售后服务也很好,现在很多企业,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营销网络和备件中心,产品出现故障最快1个小时左右就能到位维修。
中国的优势产品有汽车起重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混凝土设备等等。
陈志民:主要优势是成本,性价比高。中国高端设备制造业主要的逻辑是:一开始就学别人的技术,比如高铁、工程机械等,先用市场换技术,在用市场换回技术之后,慢慢形成规模,上下游配套,成本下降得很快,最终别人就没办法跟它竞争了。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将来是一个国际化分工。像绝对高端的东西,比如idea(创意)在美国,是绝对的轻资产;像制造这个环节,会在日本、德国、中国。其中德国和日本会是高端层次的制造,但中端的制造会在中国。
苏子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历任机械部国际司贸易发展处副处长、中国机械工业国际合作咨询服务中心处长等职务,十分熟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状况。
吕亚臣: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副总裁、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总裁。目前上气重工核岛主设备订单约占国内市场46%,稳坐中国核电设备商头把交椅。
陈志民:易方达基金公司首席投资官,18年证券从业经历。历任易方达基金总裁助理、投资总监、投资部总经理等职务,并担任第一届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