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看市
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经理万玉新: 2012年,由于吊装设备规模和施工能力放量增长,行业门槛降低,无序价格战屡屡发生。在租赁业务需求相对不饱满,租赁市场又极不规范的情况下,导致市场在过激竞争中形成了恶性循环,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大型吊装设备较热、小型吊装设备较冷的现象并存,中小型吊装市场因此受到了较大冲击。
从区域看,东部和南部石油石化、核电等重工业园区仍是关注的重点;西部和东北部风电和煤化工区域,也潜力较大。这些产业会在未来5年到10年内,成为吊装施工的主要需求来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总经理吴田华: 2012年的吊装市场应该是个“冷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市场需求不饱满,造成大量大型吊车闲置或使用率降低,无法实现良好的效益;其二,由于制造厂家推行零首付等商务条件,造成吊车市场拥有量急剧增加,导致无序竞争,租赁价格直线下降,给前期全款购车的单位或个人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三,收入减少,导致安全投入的减少,不可避免地带来吊装安全事故隐患或造成事故,给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未来5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领域的发展,吊装施工将在核电、炼油化工、煤化工等设备安装和海工平台、桥梁、场馆等钢结构吊装领域,找到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们公司所在的石油炼化工程行业,将呈现出规模大型化、技术工艺复杂化、产业专业分工化、项目管理现代化等趋势,如此将导致以此为依托的吊装市场,向模块化、大型化、国际化、集成度高的方向发展。而随着我国石化能源对国外依存度逐步提高,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未来,吊装企业将走上“设备加技术服务”的发展路线,大量的吊装工程将主要由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安装企业承担。业务和市场会继续细分,产业链将逐步细化形成设备提供商、吊装管理方和吊装施工方等更专业化的分工。
上海浦高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贤澄清: 可以说,没有风电就没有现在履带起重机市场。所以风电发展,就是履带起重机市场的先行指标,是“晴雨表”。
2008年,中国境内35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保有量不到300台,当时风电项目正如火如荼,每天装风机要用到80台到100台350吨以上的履带起重机,三分之一的机器都忙碌在风电行业里。时过境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拥有600吨以上履带起重机的企业就达到了100多家,仅500吨左右的汽车吊就有10台左右,但风电开发的确又遭遇寒流。
另外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是,正在研制的1.5兆瓦风机重量仅仅才80吨,这就意味着风电设备开始向轻量化过渡,而400吨以上履带起重机的应用主要是依靠风电大型化来带动,受此影响,未来其将很难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其他几大吊装施工行业———冶金、石油、石化、造船、电力、市政等,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都不太乐观,基本上已不能支撑目前吊装行业向大型化发展了。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吊运分公司总经理毛跃辉: 现在能够购买起重机并进入吊装行业的门槛实在太低了,整体水平和素质被严重拉低。目前,存量起重机能达到60%~70%的使用率就很乐观了,而且租赁价格和台班费都一降再降。
与装载机、挖掘机等土方施工机械不同,履带式起重机的寿命长达20年到30年,因此淘汰、更新慢,2008年建设高峰期进入市场的新车,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市场上的存量起重机已经过剩,这是吊装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的主要原因。
重排座次
9月26日,“第二届(2012)全球起重机峰会暨中国吊装百强大会”在北京嘉里大酒店召开。新一届“全球移动式起重机10强”榜单与业内首个“中国吊装企业百强”榜单同时发布。
本年度,全球移动式起重机10强企业,其销售总额达到130.21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实现了15.37%的增长。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10强企业销售总额首度实现正增长。
在令人欣喜的整体形势之下,过去一年,全球不同区域市场,呈现出来的活跃程度却参差不齐。在欧洲,受欧债危机的拖累,除了德国等个别国家和地区以外,市场依然疲弱乏力;同样身为发达市场的北美,在这一年,以青云之姿反转向上,冲出了过去几年负增长的牢笼,重新成为全球移动式起重机企业在新兴市场之外的又一架引擎,尤其对于欧美移动式起重机企业而言,北美市场的复苏,无疑是一剂重振精神的强心剂。
亚太地区,过去一年,不同“国情”导致各国的市场状况出现分化。在日本,因日元的持续升值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营商环境继续承受挑战,但尽管如此,灾后重建和私人投资的增加,依然带动了日本市场的明显增长;在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这一地区的起重机需求一直在稳步扩大;在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过去一年市场也颇显朝气。
在体量最为庞大的中国市场,受紧缩政策的影响,市场增长幅度远远小于此前预期,尽管如此,中国地区全行业销售额、利润总额等指标仍创下历史纪录。
从10强企业来看,增幅最大的是四家日本企业,平均增幅达到33.45%;其次为三家中国企业,平均增幅为23.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徐工集团——这家多年来始终领衔中国工程机械的企业,本年度以24.95亿美元的营业业绩,首次登上了全球移动式起重机制造商排行榜的最高处。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南正规平台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