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经济“乍暖还寒”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腾讯微博 更多
自选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文字大小:【】【】【

  核心提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触底的背景下,中国2009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世所瞩目。昨天,国家统计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宣布,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了0.6%,出口总额下降19.7%。虽然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但城镇新增就业减少。李晓超在发布会上没有正面回答媒体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触底”的问题,只表示“宁可把困难想得严重一些”。

  天气变化无常 但春天如约而至

  一季度GDP增速6.1%

  根据初步核算,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968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9077亿元,增长7.4%。

  评价 成绩来之不易

  昨天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准时召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的开场白让在场的记者们松了一口气——“天气变化无常 但春天如约而至”。

  李晓超表示,中国一季度GDP增长6.1%,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蔓延、仍在调整,实体经济运行超出预期,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形势下取得的,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从这些预测来看,今年国际经济形势将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李晓超说,今年我国要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依靠外需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扩大内需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

  回应 经济积极变化基础尚不稳固

  回应“中国经济是否触底”的说法时,李晓超表示,中央实施的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李晓超用三点评价概括了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一是政策丰富多样、措施扎实推进;二是出现积极变化,结果好于预期;三是基础尚不稳固,任务还很艰巨。

  对于是否触底,李晓超没有给出直接的答复,而是强调中国经济基础尚不稳固。

  尽管记者多次问到“经济是否触底,是否伴随第二轮刺激政策”,但李晓超最终并没给出明确时间表,却用中国一句古话回答了提问,“欲则立,不欲则废,宁可把困难想得严重一些,做好各种应对预案,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也给刺激方案的出台留下了悬念和猜想。

  继续“告负”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6%,其中3月份下降1.2%;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

  西安CPI下降0.9%

  昨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了解到,今年一季度,西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呈负增长态势,同比累计下降0.9%。

  解读 西安CPI低于全国、全省水平

  据2008年1-2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及陕西省CPI累计分别为99.7和100.3,西安CPI为99.1,西安CPI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

  居住类价格连续下降

  一季度居住类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5.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是自有住房、水、电、燃料类价格走低影响,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自2008年9月开始,西安房屋贷款利率多次下调,使房屋贷款利率降幅达26.5%,从而影响自有住房费用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21.6%。由于一季度西安房地产有所回暖,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有所回升。

  二季度吃的价格稳中趋降可能性加大

  据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分析,一季度西安物价同比下降,二季度CPI可能还会保持低位,由于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市场物价面临错综复杂的波动局面,价格瞬息变化的不可预知性不断加大,当前物价走势,上行和下行的压力都有,但下行力量稍强。

  二季度粮食价格有可能“前抑后扬”。二季度食用油、猪肉价格还将延续目前的下跌态势。另外,工业消费品价格从总体来看仍会稳中趋降。资源类价格改革是缓和物价下行的动力。煤、电、气、水等要素价格长期被管制和扭曲的矛盾开始释放。2009年国家有可能选择适当时机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物价下行压力。

  综合分析,近几个月推动CPI上涨的因素有限,而拉动CPI走低的因素较多,而且在翘尾因素基本为负值的情况下,CPI可能稳中趋降。2009年西安CPI总体将呈温和上涨走势,全年涨幅将明显低于上年。

  数字速读

  GDP:一季度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

  投资: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为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同比加快4.2个百分点。

  消费: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

  CPI:一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6%。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3%。

  PPI:一季度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环比降幅逐月缩小,其中1月份环比下降1.4%,2月份环比下降0.7%,3月份环比下降0.3%。

  房价:一季度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3%。

  就业: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0%。

  外贸:一季度出口2455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顺差623亿美元。

  居民收入: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8.6%。

  高层声音 温家宝:促经济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

  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农业形势总体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这表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及时、有力、有效的,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是得力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主要是: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下降幅度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回升乏力,经济效益继续下滑,民间投资意愿偏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入下降,就业压力很大。

  互动问答

  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何时出台?

  记者:最近有很多关于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说法,还想请您给我们传递出一个权威的声音?

  李晓超:“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前几天各媒体也不断加以评论。政府有关部门一直都在密切关注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异常错综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的形势下,各职能部门更是紧锣密鼓地对经济形势给予高度关注,关注的目的就是研究制定应对之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GDP季报为何没有环比?

  记者: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是6万多亿元,同比增长6.1%,请问跟2008年第四季度相比有没有一个环比,是回落还是增长的现象?

  李晓超: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没有按环比进行测算,统计局可能在明年适当的时候向社会进行公布GDP环比数据。环比计算相应来说比同比计算要复杂一些,并且它要剔除季节因素和节假日的因素,中国节假日和国外又不太一样,节日又比较频繁,直接拿国外这些所谓的X12、X11技术测量方法不能套用,我们还要加强研究。另外在做统计数据的时候,要想把一个统计数据真正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实际的经济情况,还得有一个测算的过程,真正把数据做实做准,这是我们对社会负责、对宏观调控能够有科学的决策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国外储800亿美元去向不明?

  记者:一季度进出口顺差是623亿美元,由外商直接投资是218亿美元,加起来超过800亿美元,但是三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只比上年末增长77个亿美元,余下的近800亿美元去了哪里?

  李晓超:这有两个因素,第一,汇率变化的因素。因为我们外汇储备中不完全是美元资产,还有欧元的资产,近期欧元贬值比较大,所以实际体现在外汇资产上是减少的,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第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是下降。今年1-3月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下降了20.6%,相应也会减少一部分外汇储备。

来源:三秦都市报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图片新闻

网友评论

关于6300-- 本网动态--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信息--友情链接--在线征稿--设为首页
客户服务: 6300#6300.net(发邮件时请把#改成@)    服务热线:0754-88650996 88363699 研发中心(深圳):0755-33319889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 © 1999-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