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故事】大机器出发 (3)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腾讯微博 更多
自选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文字大小:【】【】【

  31日,泵车开始为1号机组注水。第一次注水后反应堆温度下降明显,日方的人给泵车起了个外号叫“大长颈鹿”。

  这不是三一重工第一次出现在重大国际灾难中。去年,三一重工的400吨履带吊曾经参与了智利矿难的救援工作,33名矿工被困于井下700米处超过两个月,最终全部获救。

  在类似事件中发挥作用让三一受到国际上的关注,也成了三一走向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从2006年投资印度建厂开始,三一重工在美国、德国和巴西都投资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一方面吸收当地人才,同时也能降低零部件和整车产品的运输成本。

  三一重工执行总裁、首席科学家易小刚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公司的反应和运送速度与国际化有很大关系。在与日本沟通过程中,三一日本公司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这对我们的品牌肯定是起到加分作用。”他说,“但援助的前提条件还是我们具备这种能力。”

  即便没有智利和日本的抢险,三一的国际知名度也在提高。它是国际上最大的三个行业展会的常客,它拥有世界领先的超高压混凝土泵送技术,还先后两次创下长臂泵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现在仍保持着72米的纪录。

  易小刚说,无论从销售额、产品价格还是竞争力上,三一都是混凝土机械领域的世界第一。

  初期因受制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而无法提高产量的三一重工下决心走自主研发道路。直到现在,三一产品的大部分零件仍然是由世界一流的供应商生产,例如底盘通常是来自沃尔沃、奔驰和五十铃,柴油机来自道依茨(Deutz)、液压件来自博世力士乐,控制器则来自西门子。但核心的臂架和泵送系统由三一重工自己研发制造。

  臂架在泵车的制造成本中占据很大的一块。在1990年代末期,一个进口的36米长臂架成本超过100万元,易小刚和其团队研发成功后成本降到20多万。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艾伦说,从机械工程基本常识看,越高越难,越高越容易倒,可靠性和稳定性越差,多做高一米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高过60米以上,泵车技术难度和成本都上去了,而且也不常用。目前在施工中用得比较多的是四五十米的。

  目前三一重工60米以上的泵车在国内外约有几十台的销量。招商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相对于拖泵来说,泵车属于高端产品,机动性更好,效率高,可以直接把混凝土打到目标处,也可以快速转移,广泛用于城建、道路桥梁、电力、能源等混凝土工程,所以毛利率也高,三一重工主要定位在混凝土机械高端市场,泵车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拖泵达到30%,其价格略高于竞争对手。由于泵车销售比例高,三一混凝土机械毛利率接近45%。

  三一产品定价比国际品牌低一点,明显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三一能快速开发新产品,从混凝土机械扩展到起重机和挖掘机等领域,先由母公司三一集团孵化,业务成熟了就放到上市公司三一重工里。

  在位于湖南长沙星沙镇的三一重工厂区,至少十几辆崭新的泵车整齐地停放在一进大门口的左边。每当有重要客人到来,三架泵车会正对大门的十字路口中央完全伸展开机械臂,在空中组成一个立体的三叉戟—这是三一重工的标志。去年,公司在英国通过法律程序回应了奔驰公司对这一商标的质疑,获得了其在欧洲地区的合法使用权。

  这里距离湖南省另一知名民营企业远大集团只有10分钟车程。三一重工主要创始人梁稳根当初在公司销售额达到1亿元时,曾经苦恼为何远大可以做到二十几个亿而三一却停滞不前。当时他主要做的是焊接材料生意。经过一番调研之后,他选定了工程机械作为公司的主业。他觉得,就像工程机械的产品体积一样,工程机械领域参与竞争的企业也都是庞然大物。美国的卡特彼勒和日本小松的市值和销售额都是几千亿人民币,是各自国家最重要的制造企业。

  主管研发的易小刚在1995年离开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加入三一时,就是想找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想法。他跟梁稳根很谈得来,他们都是湖南人,是各自家乡屈指可数的大学生,怀有理想和大干一场的热情,不满足于国有单位的稳定。

  在类似于股改和技术改造的很多事情上,三一重工都体现出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灵活性。为三一研发客户管理系统的星际网络公司CRM事业部销售总监郭远华说,三一是工程机械领域第一个使用全自动网络平台处理客户服务、配件和维修信息的,差不多同时间接触他们的徐工和中联重科直到现在也没能应用这套系统。“像这种大的模式转变,对国营企业来说比较难。”

  而要保持高速的增长,它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和工程师。但早期的理想主义结盟和后来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这些办法都不能满足现在的三一重工了。光是今年公司就签下了4000名毕业生,社会上没这么多成熟的工程师可供招聘,三一只能靠自己培养。这些毕业生入职后三一的研发人员比例会上升到1:6,经过大约一年的集中培训,他们会成为成熟可用的工程师。

  与管理人员相比,研发人员有着更高的起薪,他们面前的上升通道也更为清晰,公司称这是给员工的最大福利。从工程师到专家再到首席科学家,这些职称与工资和福利密切相关,而且没有人数限制,首席科学家也可以有不止一位。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打 印    关 闭
[1] [2] [3] [4]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图片新闻

网友评论

关于6300-- 本网动态--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信息--友情链接--在线征稿--设为首页
客户服务: 6300#6300.net(发邮件时请把#改成@)    服务热线:0754-88650996 88363699 研发中心(深圳):0755-33319889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 © 1999-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