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三一重工:被关注,是因为有梦想 (2)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腾讯微博 更多
自选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文字大小:【】【】【

  从门外汉到行业第一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三一的四位创始人,包括后来加入的向文波都不是学机械出身,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做到了世界第一。

  1994年,梁稳根等人创办的企业产值已经过亿。但因为他们的主业——有色金属材料——市场狭小,经过一番调研,现任三一重工董事长的梁稳根决定带领他的团队进入市场巨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业。

  当时,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很难见到属于中国自己品牌的工程机械。在这个领域,95%以上的产品是“洋货”。十几年后,这个领域的洋品牌已经不超过5%,其他95%以上的市场由三一重工的中国企业占领,而三一重工占据了接近60%的市场份额。

  刚进入这个领域时,工程机械的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巨头手中。当时,无论买技术还是与外资合作,对于三一而言,都是“此路不通”。因为三一发现,西方的技术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市场,而与外资合作,无论从规模还是名气上,那时的三一都入不了外资巨头的眼。没有其他的路好走,除了自主研发。

  “在过去十几年时间,我们从工程机械的‘门外汉’到开发出38个产品,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开发,是高质量的开发,在很多产品领域我们已经做到了中国市场第一,有些也是世界第一。”向文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公司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5%~7%投入到研发中,而欧美同行通常投入的比例不会超过3%。同时,三一重工有超过5000人的研发队伍。

  “这样庞大的研发队伍在工程机械行业也是少有的,很简单,给5000多名研发人员开工资的压力是很大的,欧美这些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承担。”向文波说。

  而对待企业的“技术创新”,梁稳根从没有过半点犹豫。他尽最大可能为研发人员提供的宽松条件不仅仅表现在研发费用上,还体现在环境上。

  在三一进入工程机械领域初期,研发主帅易小刚为混凝土拖泵大胆设计了一个可以旋转90度的高低压切换阀门,不料遭到从工人到车间主任的一致反对。因为当时洋品牌都是用管子,大家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换呢?

  而这件事却得到了梁稳根的拍板支持。最终,一个工作原理与原有产品完全不同的液压集流阀组设计出来了。三一集团的第一个专利也从此诞生。

  这次参与日本救灾的泵车的臂架技术,原本也掌握在德国和美国企业手中。经过艰苦的研发和创新,三一终于在1998年掌握了这项技术,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臂架泵车。

  在业内,素有“臂长增1米,难于上青天”之说,而凭借着强大的研发队伍,三一泵车的臂架从37米增加到72米,三一重工的工厂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车制造基地。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打 印    关 闭
[1] [2] [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图片新闻

网友评论

关于6300-- 本网动态--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信息--友情链接--在线征稿--设为首页
客户服务: 6300#6300.net(发邮件时请把#改成@)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88363699 研发中心(深圳):0755-33319889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 © 1999-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
Baidu
map